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246章 打入合作

第246章 打入合作

当天晚上的阵仗很大。

周董的影响力不是盖的,甚至连方冬升都要退避三舍。

可仔细一想,观众才不管他方冬升有什么名头,不就一拍电影的导演。

或许,也只有在场的从业人员才知道方冬升的影响力。

比如,来之前叫嚣要为自己的同班同学、同一个公司。

并且进出过同一个温暖地方的好兄弟谢霆峰报仇的陈冠吸。

但他在看到方冬升之后,怂了。

密码的,能不怂嘛!

自己这边的两个联合导演、制片人、发行方,都对方冬升态度异常躬敬。

那还说个屁,自家人先率先倒戈————

他又不象好兄弟小谢那样有背景,他只有背影。

本来还以说来到大陆之后,不给他好脸色或者干脆不搭理他。

再过分的事儿,他也做不到。

那就表态呗,总不能白玩兄弟的女人。

“方导,这位是edison陈冠吸,一直都在港台活跃,很少来内地。”

庄城跟方冬升一一介绍着身后的小老弟们。

作为环亚的创始人之一,庄城非常了解方冬升的影响力,以及他背后的中影集团。

今年他们环亚就跟中影集团确立了全方位的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拓展双方的发行渠道。

同样也是今年,察觉到大陆影视市场强势崛起的风头。

环亚抓紧加强与内地合作,参与投资了《夜宴》。

而冯小钢也成了环亚探路大陆的第一只螃蟹。

关于这个选择,他们内部也做过取舍。

大陆几个名导,第六代的部分导演就不用想了,见不得光。

至于方冬升、陈楷歌、张毅谋三大导演,花钱如流水,一个比一个能造!

环亚确实有些家底,但绝不想冒那么大的险。

于是,具有商业电影丰富经验的小钢炮就落在了他们的考察队列中。

所以,《夜宴》总投资过1000万美金,是冯小钢从影以来最高昂的一次制作成本————

看看,人冯导《夜宴》的制作费用才只是你《火星救援》的十分之一。

我们也想用国际大导演,可你们太贵了!

就这,小钢炮乐得龇着大牙到处笑,心情明显好了许多。

搞得王中王兄弟俩很郁闷,1000万美金就让你乐呵成这个样子?

让别人看到还以为我们兄弟俩虐待你了!

“你好方导,你的电影蛮好看的,我挺喜欢。”

陈冠吸一副屌甩甩的酷boy模样。

方冬升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哥们,你有点装了。

“好好说话。”

刘卫强面无表情看着陈冠吸。

“呵呵,年轻人挺有个性。”

方冬升摆手,笑着说了一句。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格外别扭,毕竟陈冠吸的年纪跟方冬升相仿。

但从行业声望来看,方冬升称呼陈冠吸一句“年轻人”倒也不过分。

只是这话让在场其他人脸色一变。

冠吸太猖狂了,还以为这是在港岛呢!

庄城都已经有些后悔把陈冠吸这个二五仔带过来见方冬升了。

接下来的时间,刘卫强和麦兆徽带着一干主创去台上跟记者、观众交互。

庄城则是留下来陪着方冬升。

“方导,您也知道,我们环亚已经全面跟中影集团合作。

双方无论是在制作还是发行方面都各有优势。

但是我们自己也清楚的知道,环亚需要更优质的内容产出,以及更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这话说的非常直白,就差直接说:

方导,你给我们写个剧本,然后你再来指导吧。

方冬升笑而不语。

哥们,虽然我说话有点难听,但我还是要说,你们有多少家底够我嚯嚯的?

我现在是1亿美金的制作,之后肯定是只增不减,环亚有这个胆量跟投?

环亚电影与1994年成立于,总部位于港岛铜锣湾。

成立初期以低成本影片为主,直到2000年林建越携6亿港币收购股权后成为控股股东。

公司才转向高成本制作路线。

转折点就是2002年投资4000万港币拍摄《无间道》及衍生三部曲。。

之后就是跟刘卫强、杜琪锋等导演合作推出《头文本d》《大事件》等卖座影片才算是逐渐摆脱低成本电影制作。

莫非,背后有妖人指点?

方冬升想到了华纳兄弟。

就在前不久,华纳兄弟以170万美元买下了《无间道》的翻拍权,并邀请马丁·斯科塞斯执导。

后来环亚作为原版权方,还负责该片在大中华地区的发行权。

此后,两家关系越来越密切,一直延伸到后期。

包括两家互为渠道,发行彼此的电影。

“庄总,目前我全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火星救援》上。

暂时还没有再拍新电影打算,不好意思啊。”

方冬升把话题挑破,直接拒绝了。

“啊?”

庄城一愣。

见他这个反应,方冬升皱了皱眉头,有什么问题么?

“方导,误会了,我们那能请得起您————”

庄城苦笑,虽然这话比较扎心,但也是事实。

“我们打算请贵公司的导演张淦仁,为环宇执导电影。

当然,如果编剧能署您的名,或者剧本贵公司出,就再好不过了。

费用环宇全出,甚至票房分成这些也都可以协商。”

哈?

导演?

张淦仁?

方冬升一脸懵逼。

淦,什么时候成长的这么牛逼了?

原来,是我自作多情了。

方冬升有些无语,庄城更无语。

此时的他已经反应过来,方冬升百分之百是误会了。

我们环亚小家小业的哪能请的起您这尊大佛。

只好找您麾下的“淦仁罗汉”了————

环亚有进军内地的想法,就是从林建越接手环亚的时候。

彼时内地影业刚抬头,老谋子一部《英雄》开天辟地。

小钢炮的商业片称霸贺岁档。

前者有张伟品的新画面,后者有华艺兄弟。

于是他们便将目光放到了方冬升的身上。

可惜,方冬升的电影成本不断增加,环亚根本无力负担。

后来进军内地的计划虽然搁浅,但林建越一直在找机会。

投资仅300万,首周票房700万,最终票房直接来到4200万!

这回报率,绝了!

更何况,这个导演张涂仁并非是籍籍无名之辈。

《小偷家族》等。

这一看,不就是跟方冬升深度绑定在一块嘛!

这才是跟环亚最契合的人才啊!

得知他手上还有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疯狂的石头》。

林建越和庄城多方联系,最终来到珠影厂观看了准备暑期上映的《石头》。

林建越当即拍板,要把这部电影引进到港岛上映,询问导演张涂仁的意见。

张淦仁:“我没意见,不过还要征求方导的意见。”

林建越想了想,没毛病啊,毕竟张淦仁是方冬升公司的导演嘛。

电影出品方是两家单位,除了冬方映象还有珠影厂。

于是林建越又询问厂长王华军。

老王:“这是好事儿啊,不过还要征求方导的意见。”

林建越就彻底懵了。

张涂仁情有可原,珠影厂也归方冬升管?

老王:是的。

所以,这才有了林建越起心思,想要邀请张涂仁给环亚拍电影的事儿。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方冬升和张涂仁私交不错。

如果邀请张涂仁给环亚拍电影,属于是变相的把方冬升“拉”过来。

一举两得!

如果不是港岛突发状况想要林建越去处理。

否则,这次《头文本d》的首映礼他肯定会亲自过来拜访方冬升。

“呵呵,可以啊,这是好事儿,不过有几个事儿得事先说好————”

“您请说。”

方冬升慢悠悠开口:“首先,《疯狂的石头》在港岛的发行,环亚得尽全力。

排片要给足黄金时段,宣传资源不能差太多。

也让港岛的观众知道,除了警匪片和赛车片,这种接地气的喜剧也能出彩。”

“这个没问题。”

方冬升顿了顿,继续道:“其次,张淦仁接下来的中低成本项目,环亚可以参投。

但发行权必须由冬方映象和环亚联合把控。

内地市场他刚起步,港岛的发行渠道,还得靠你们搭线。”

这话说得直白,庄城立刻明白。

方冬升是要借环亚的发行网络,把张涂仁从“内地新锐导演”推成“两岸三地的知名导演”。

对于日后拍摄的电影,有着不可估量的加成。

还是那句话,方冬升不可能当一辈子的导演。

他是要逐渐转型的,那么他脑海里那些好的剧本、创意都要有人“继承”。

环亚这边既能拿到优质项目,又能把对内地投资全面铺开。

甚至说,如果跟冬方映象合作的比较愉快,完全可以把华艺兄弟给踹掉。

至于冯小钢之流,有方导在,完全不怕。

所以,庄城当即点头:“没问题!排片和宣传我亲自盯。

海外发行的渠道,我们也会尽量去对接,华纳那边应该会配合我们。”

方冬升和庄城的聊天进入尾声,那边的首映礼也差不多即将结束。

在首映礼日渐玩出花样的今天,《头文本d》只搞一个比赛颁奖的活动环节,简直良心。

接下来就是观影时刻,方冬升带着林智玲走进影院。

《头文本d》是改编自日本人“国宝级”漫画。

刘卫强曾表示很想拍摄相关题材。

“赛车”也一直是他很喜欢的运动,但版权很难拿到。

版权方经常是直接拒绝,后来通过环亚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才谈判成功。

于是在电影拍摄中选择还原漫画,浓缩精华。

本来这部电影导演是徐客,又来徐老怪撂挑子不干了,林建越才找到了刘卫强。

这不正撞刘卫强脑袋上了,毕竟他本身就是个老二次元。

听着ae86的轰鸣声,方冬升只觉得热血沸腾。

这部电影的内核剧情就是少年藤原拓海的赛车成长史。

凭借送货练就的车技在秋名山挑战各路高手————

放在后世大概就是打怪升级的套路,但放在这个年代就是最纯粹的热血与质朴!

有一说一,黄秋牲、陈冠吸、馀文勒几人演小鬼子还蛮像的。

尤其是周董。

演完这部电影之后,他就连续拿了第二十五届港岛金象奖、第四十二届湾省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有时候角色契合度,真的非常重要。

对吧,张伟品?

观影结束,拒绝了庄城和刘卫强邀请共进晚餐的请求,方冬升带着林智玲离开。

“方导,那咱们就再会,关于我们刚才说的事儿。

有空我们电话聊,或者我和林老板再来一趟内地登门拜访。”

“好的,庄总,再会。”

见庄城满脸的意气风发,一旁的刘卫强问道:“庄总,你跟方导聊的什么合作?”

庄城笑着打了个哈哈,没有具体透露。

只是感叹一句道:“世道变了,往后内地的竞争只会越来越大,咱们要多关注内地市场。”

闻言,几人表现不一。

刘卫强、麦兆徽身为导演,接触面更广有更多的资料,对于内地潜力十分看好。

所以很认同庄城的话。

而陈冠吸和黄秋牲、馀文勒等人,则不屑一顾。

尤其是大黄。

父亲是英国人和女佣老妈生下了他。

他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归属感,完全忘记了谁给他饭吃————

三人并肩站在影院门口,晚风里夹杂着远处街道的车鸣与人群的喧嚣,却吹不散他们心底的执念。

刘卫强和麦兆徽、庄城低声讨论着内地市场的潜力,语气里满是期待。

而他们三人,只是沉默地吸着烟,目光里带着一致的疏离与不屑。

在他们看来,港岛电影的荣光从未褪色。

所谓的内地崛起,不过是过眼云烟,暂时性的。

都说港岛电影已是末路,可不也蹦出个《无间道》三部曲。

别说什么回光返照,只要足够多的优质作品,一样可以重回巅峰。

港岛独美,才是永恒的真理。

但他们不会知道,时代的浪潮早已悄然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