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开局指点刘备:我的词条能刷新 > 第10章 初遇诸葛亮(求追读!)

第10章 初遇诸葛亮(求追读!)

陆良打开屋门,快步走到了院门口,不一会,就有一个少年书童随着帮忙的农夫走上山来。

这个书童第一眼就看出来身在农夫之中的万山隐士陆良,施礼问好之后,送上了一份简单的书简。

陆良心中很是激动,蛰伏了一年,就是要等待参与到如今这风云际会之中,未曾想无论是刘皇叔还是年轻的丞相,竟然都在这建安十二年初春之时相遇了。

“陆先生,我家先生听闻万山之阳有名士出,特命我送上信函,相约赴万山陆先生学苑,访以古文经学。”

陆良点点头,缓缓展开书简之后,生动磅礴的汉隶跃然眼前。

后世诸葛亮的亲笔文物并不多,但是东汉时期大多以汉隶为主,陆良前世虽然不会书法,但是近一年经过练习已经有了不少长进,看到这份竹简也不由得称赞其美感。

而古文经学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一种师古的学术流派,经过马融、郑玄等人的大力推动,已经逐渐超越了今文经学,成为了一种影响力非常大的学术流派。

不过荆州之地其实在刘表的推动下,已经由宋忠等人形成了追求“删繁就简、排斥谶纬”的新风尚。

诸葛亮虽然出身琅琊,但年少之时迁徙荆州,受到荆州学派更大影响。

因此竹简之中提到讨论古文经学,应该也是一种体面礼貌的说法。

毕竟之前陆良拜访司马徽的时候说自己是北方南下的士子,丞相大概已经从司马徽处了解到到了这个信息。

提出来交流古文经学,更加符合北方士子学术习惯。

“请回复诸葛先生,万山陋室,随时欢迎诸葛先生来访!”

陆良合上了竹简,心还在砰砰直跳,脸颊微微发红,朗声说道。

书童听罢略微一愣,似乎是没想到这个自家先生口中有洞彻天下局势的世外高人,竟然会这般爽快。

“既然如此,小仆这便回隆中复命。”

不过诸葛亮的书童很是专业,脸色迅速恢复了淡然,随即又是深深鞠躬说道。

“请便。”

陆良甚至想直接就把诸葛丞相的书童送下山去,不过考虑到如今已经维持着一副万山隐士的人设,刚才的表现已经略显轻浮,现在也只好克制住了自己。

书童闻言,再是一愣,如今时代大家的节奏其实还是非常和缓的,陆良这句请便突兀,但是书童也并未纠结,既然使命顺利完成,他也就施礼离开了。

陆良送书童到了院门口,看到远处书童上了马车,心却依然还在跳动。

激动过后,陆良随即就开始思索起来,自己到底要如何说和丞相立刻马上就与刘皇叔组成鱼水cp了。

陆良手揣在自己专门请万山附近的农妇帮忙缝上的衣服兜里。

这种奇妙的小设计一经陆良提出,迅速在家里还富裕一点布匹的人家中流行开来,一时成为万山最靓的设计。

陆良缓缓踱步,走到院外之后,抬眼看了看正在沉沉落下的夕阳,此时,从汉水而来的水汽已经开始再次在这万山附近氤氲起来了。

陆良推测,丞相这次拜访,虽然以讨论古文经学为由,但是实际上还是要讨论当前的局势的。

上午与刘皇叔的交流他补充了很多史书之外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当前荆州局势,也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刘皇叔在荆州多年,直到建安十二年才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这背后因素还是非常复杂的。

刘表对刘备的打压,让刘备多年一直在新野之地,而刘备招募诸葛亮则是在返回樊城,也就是回到当时的荆州州治之时,这并非是一个巧合。

刘表同意刘备返回襄樊,本身就是来自刘表的一种表态,意味着对刘备的防范减轻,以及在内部斗争加剧情况下需要外部力量的平衡。

因此诸葛亮才能够在不需要太过刺激荆州高层的情况下襄助刘备,甚至可以说这本身就是默许的。

另外,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年底被刘备请出山之后,转过年来,曹操就已经挥师南下了。

这背后恐怕也与诸葛亮出山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方局势已经明朗,荆州即将遭遇兵灾也就再明白不过了,这时候年轻的丞相恐怕已经清楚,调和荆州局势的时间窗口期正在极速缩短,这应该也是丞相出山的原因。

此时,陆良在万山之地的小院中的厨房已经开始冒出了炊烟,这一年陆良除了凭借拜访司马徽这一招,在司马徽所在的士人圈子中提升了声望。

在万山附近的农户中,他也借助着两个初始词条,给众人带来了更好的粮食产量,开馆教程,成为了附近农户心目中受人尊敬的先生。

因此每天的饮食起居,都轮流有附近农妇来此负责,这让陆良这处临时住所也显得颇有人气。

“先生,羹煮好了,要不趁热吃吧。”

今日轮到老亭父家掌勺,老亭父家大女走出了茅屋,趁着陆良打招呼。

虽然秦汉都有分家的要求,但是如今这政策也并未严格执行。

陆良微笑着点点头,心中也大概想定了年轻诸葛亮来拜访之时可能会交流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答案。

“如此,我们一起用饭吧。”

陆良住所里的粮食是万山父老赠送的,但陆良并未独享,早晨他会管来此上课的孩童一顿饭,傍晚则是与帮忙的附近农人一起饮食。

从小到大他又缺少共同与家人生活的经验,而上学时候的集体生活让他弥补了不少缺憾,因此他很喜欢这种热闹局面。

……

时间过得很快,二月十二日,陆良收到了诸葛亮今日来访的消息,这让他上课之时一直心情。

当他推开房门,茅草屋内的万山少年欢快地冲了出去,而院中有一个高大青年正负手站在院中,细细看着院中堆积的各种半成品发明。

“你是……”

“陆先生,亮贸然来访,多有打搅。”

二十六岁的诸葛亮仪表堂堂,向前几步,微笑着朝陆良施礼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