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穿越1945:从狼牙到黎明 > 第553章 城市脉络

第553章 城市脉络

夏季攻势的洪流,终于推进至敌军重兵布防的中等城市——阜新城下。与以往野战攻坚或拔除孤立据点不同,城市作战是另一套完全陌生的法则。高楼、街巷、废墟、地下室,构成了复杂而致命的立体战场,每一扇窗户、每一个拐角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雪狼”团再次被赋予了尖刀任务,但这一次,他们的战场是纵横交错的“城市脉络”。

林锋站在城外刚刚夺取的一处制高点,用望远镜观察着这座笼罩在硝烟中的城市。阜新城经过敌军长期经营,外围有坚固的城墙和碉堡群,城内更是利用砖石建筑构筑了大量火力点,街垒层层叠叠,主要街道都被交叉火力封锁。

“团长,这城里头七拐八绕的,比林子还麻烦。”周大海看着那迷宫般的街巷,感觉有力无处使,“咱们那套林子里摸爬滚打的法子,在这儿怕是不太灵光了。”

“所以,我们得先学会看透这座城市的‘脉络’。”林锋放下望远镜,目光沉静,“‘夜莺’!”

“到!”“夜莺”上前一步。

“你的侦察营,任务变了。化整为零,以小组为单位,分批渗透进城。不要走大路,专钻小巷、下水道、甚至屋顶。我要知道:敌军主要兵力部署在哪些街区?指挥节点设在哪里?炮兵阵地和物资仓库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摸清他们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哪些街区的结合部防守松懈?哪些建筑可以为我们提供隐秘的穿行路线?”

“明白!”“夜莺”领命,立刻转身去部署。很快,一支支由两三人组成的侦察小组,如同水滴渗入沙地,利用夜色和炮火掩护,从城墙缺口、废弃排水口等多个点位,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阜新城。

城市侦察,比野外更为凶险。“夜莺”亲自带领一个小组,沿着一条堆满瓦砾的小巷向前摸索。他们贴着墙根阴影移动,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耳朵捕捉着任何细微的声响——敌人的对话、脚步声、甚至是拉枪栓的声音。他们用炭笔在随身携带的简易地图上快速标注:此处有街垒,拐角有机枪巢,那座钟楼疑似观察哨……

在一次穿越废墟时,他们与一小股正在布设诡雷的敌军工兵遭遇。双方在断壁残垣间爆发了极近距离的短暂交火。“夜莺”小组凭借更快的反应和精准的射击,迅速解决了敌人,但也被枪声惊动了附近的守军。

“撤!换路线!”“夜莺”果断下令,小组迅速脱离,钻入另一条复杂的小巷,将追兵甩掉。他们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必须不断移动,像血液一样在城市毛细血管般的巷道里流动,感知着这座城市的“脉搏”。

与此同时,水生带领的狙击组也找到了新的舞台。他们不再局限于野外的高草和岩石,而是攀上城内尚未完全倒塌的楼房顶层、教堂的钟楼、或者高大的烟囱背后。这些制高点提供了俯瞰大片街区的视野。他们的任务不再是远距离狙杀,更多的是充当高级观察哨,为后续进攻部队指示目标,以及清除对步兵威胁最大的街头火力点和敌军狙击手。

周大海的突击队则在城外进行适应性训练。林锋要求他们放弃习惯的野战冲锋队形,转而练习小群多路的巷战突击战术:如何交替掩护通过街道,如何爆破墙体开辟捷径,如何清剿房间,如何利用手榴弹和冲锋枪在近距离内瞬间压制敌人。

几天后,“夜莺”将一份详尽的“城市脉络图”呈送到了林锋面前。上面清晰地标注了敌军的防御重心、兵力调动规律、几条相对安全的渗透路线,以及几处关键的、防守相对薄弱的结合部。

“好!”林锋看着地图,眼中精光一闪,“传令下去,各分队按图索骥!一团从东面佯攻,吸引敌军主力;二团伴攻南门;我们‘雪狼’,从城西北结合部,顺着这条‘脉络’插进去!”

总攻开始后,炮火准备覆盖了敌军预设的主要防御阵地。而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雪狼”团主力如同手术刀,沿着“夜莺”探明的隐秘路线,迅速渗透进城。他们不走大街,专穿小巷,翻越残垣,甚至从地下排水系统短暂通过,绕过了一个又一个敌军重点设防的街区。

当敌军发现这支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他们侧后甚至腹地的精锐部队时,为时已晚。“雪狼”利用对城市“脉络”的熟悉,不断分割、包围、清除孤立据点的敌人,搅得敌军整个防御体系鸡犬不宁。

城市战,不再是盲目的巷战绞肉,而是变成了“雪狼”凭借精准情报和灵活战术主导的、对城市脉络的精准切割与掌控。他们在这座钢铁与砖石构成的森林里,证明了即便是最复杂的城市环境,也无法阻挡这把已然洞悉其运行规律的锋利尖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