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大宋财经周刊 > 第111章 辽人也拜李财神

第111章 辽人也拜李财神

“大哥,你觉得我这买卖如何?”

老张满脸期待的看着大胡子,“木头值钱么,人工值钱么,值钱的是你的马啊!”

“怎讲?”大胡子问道。

老张放低了声音:“没有马,五千斤的东西谁拉得动?车不过死物,照猫画虎,不是什么精当手艺。马却不行,赖马七八贯,好马十几二十贯,战马许是要几十贯。车夫、车架、马匹,这一套里最值钱的是马啊!”

大胡子好象没转过来弯似的,仍然是一脸疑惑。

“我大宋缺马,朝廷缺钱,李财神大搞建设,一定会让马匹走俏,马价升高。可他们现在这套生意,会压制马价!”

“姥姥!”

辽国卖马一向是春秋季节,今年马商多养了四个月,已然是少赚了钱,还要被压价,上头肯定要治他的罪。

“你有办法?”

老张拉着他继续往前走,找了处僻静地方。

“如今满大宋就此一处买马,价由人定,咱们身不由己。可赚钱的法子就在那摆着,谁有了车马人一套,谁就能挂靠什么车队,进那个物流商号揽活赚钱。哥哥要是光卖马,岂不是亏大了?”

萧贵人被老张说的头晕脑胀,宋人这么复杂的做生意模式他搞不懂,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回到都亭驿,萧贵人赶紧召来谋土,把今天遇到的情况简要的讲了一遍。

都亭驿人多嘴杂,两人在外面赁有房子,很快几人又倒换地方,回到了自己的秘密据点。

“咱们在此冒称耶律楚雄已经数月,早晚要露馅儿。今儿这档生意,你们瞧着能不能做吧,真不行,只能贱卖给中京那帮胡虏了。”

谋士抿着嘴唇,把萧贵人说的情况通盘思考了一遍。

过了许久,眉宇才慢慢舒展开来,脸上一副瞧破了别人算计的那种得意。

“干!咱们自己做那个物流商号。两头下注,从此涿州养马,宋都赶车,免得天天担心被胡虏抄了老巢。”

俩人一核算,开个物流行本钱并不大。

车架一套才二十五贯,车夫一个月顶天开一贯钱,大头是他们的北方大马,价值三十贯往上。

只要找到足够的车架,这生意供不应求。

从边境把马接过来,一匹还要加之一贯钱的成本,也就是要先支出一万贯。

这对最大的燕云汉地马商来说,九牛一毛。

剩下的关键,是怎么快速的搞到五千架以上的新式马车。

扮做萧贵人伴当的手下提了个问题,“商号容易,把马弄过来也不难,二十五万贯的钱财这可拿不出来。”

马场有两大资产,一个是放牧的草场,另一个是过了育龄可售的马匹。

手中现钱不多,大部分不是变成了草料,就是变成了更多的马儿。

要说几万贯,大家伙凑一凑还拿得出来,可这都上了十万贯,咱辽国本就缺钱,上哪儿弄这么多通宝去。

众人又陷入了沉默,被这巨量的资本给困住了。

另一个伴当咳了一声,试探着问道:“宋人是不是爱放贷,汴京流传有个李财神,咱们也可以去借啊!”

谋士转着扳指琢磨了一下,感觉此计可行。

宋人连盐铁都往辽国卖,这借钱的事儿,应该不会搞国别歧视。

大家都是商人,自然知道商人的爱国道德水平,只有在不眈误赚钱的情况下,商人才会爱国。

说干就干,几人换上宋人服装,四下去打听钱行、解库贷钱的手续。

大宋的金融街有两条,最古老的在衙前街,紧挨着度支衙门。主做榨引交易,大额汇兑,朝廷借款。

另一条是汴水东码头的金楼附近,刚刚崛起,主做民间生意和债券买卖。

老萧先去了衙前街,扫听一番,他们这种活物的抵当没人做。

人家做的是公对公,客户是朝廷和各地衙门,一单生意上下几十万,玩的全是纸面交易。

做实体,去找大相国寺吧,那边才是干买卖的融资机构。

老萧又一次当了棒槌,不过他已经不在意了,来到大宋几个月,哪天不被当棒槌。

到了大相国寺一问,人家也不接他的单。

这回不是嫌小嫌麻烦,而是和尚觉得不好监管,五千辆马车,五千个车夫,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赚到钱。

抵押物还是长腿儿带毛儿的,万一有个疫病,岂不是落了空。

和尚给他指了条明路,想要借这么大一笔钱,去找李财神啊。人家管着国债,几千万的盘子,什么生意都吃得下。

李财神,李财神,这外号都快把耳朵磨出茧子了。

谋士带着人去了那边,希望能有个结果吧。

到了晚上,一伙人重新回到小院碰头,谋士脸上满是喜色。

“东家,成了!”

老萧大喜过望,乐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借了多少?”

谋士比了个手势,“十万贯!只要咱们将马赶到河间府,王相公的公子亲自安排,帮咱们借贷十万贯。”

老萧不懂,你不是去找小财神么,怎么又扯上了什么相公衙内。

谋士从头说起,如何去了金楼,如何见了掌柜,又怎么谈的买卖,最后又被安顿在谁的手里。

李财神忙的无暇抽身,哪有功夫接待十万贯的生意,派了个重要官员已是不易。

王雾,王安石之子,从五品的知制诰,不低了。

“行,只要能把马卖掉,管他什么公子,不过怎么才十万贯?”

“啊,十万贯是让咱们运木头过来的。马匹以二十五贯一匹划价,咱们先在河间交割四千匹,然后收购辽东木材南下,王公子说大宋缺木头了,让咱们贩木材进京。”

老萧更糊涂了,咱们养马的,又不会砍树,这木材怎么搞?

谋士拿出来采购单子,要买多少绳索,多少钢锯,多少斧头。另外,还有相关的运输办法,如何制作滑车之类的。

七七八八,借来的钱十万贯里三万贯变成了器物,一起到河间府交割。

老萧真是跪了,宋人太他娘的会做生意,一共买了四千匹马,还特么卖自己三万贯的货物。

一来一去,又被宋人赚了不知多少钱。

什么狗屁谋土,赶不上人家王公子一个脚趾豆聪明,被人哄了还当自己占便宜。

事已至此,再反悔也没用,生意赚不赚,总要做过才知道。

大辽的木头多的是,这玩意不值钱,如果通过水道运输,兴许还真能有个赚头。

谋士又从包袱里拿出来一尊雕像,换掉了佛凳里的观音,恭躬敬敬的点上香,让大家都来拜祭。

“这是哪路神仙,观音保平安,这个保什么?”

谋士一脸得意,“这是李长安,汴京最流行的财神爷,专保咱们商人发财的,我这可是花了一贯钱请的神象。”

金楼之中,总裁办公室。

李长安新组了个班底,专门帮他设计各种“产品”。

比如最新的“宅务贷”、“创业贷”、“游学贷”、“酒宴贷”等一堆,全是这个小组的杰作。

每天,李长安会开早晚会,听取各位最新的创意,还有产品落地的反馈。

今天小组又开发了一种“女儿贷”。

谁家女子长到及笋,要学女红、学管家算帐、学操持家务、学带孩子伺候公婆。

普通人家都是母亲教导,小门小户的,自然手艺生疏,高门大户娶妾都看不上,只能凭借脸蛋长得好不好看。

富娘子接手厨娘学校之后改了门路,现在专门教导女子掌家过日子的手段。

创业初期,来的富户女子较少,毕竟人家一出生就在环境里泡着,用不着找外人学习于是,富娘子瞧上了中户和下户女子,只是他们缺钱,交不起学费。

想着要是跟当年厨娘学校一般,搞一个类似“就业贷”的产品,那不就能横扫东京了。

李长安摸着光洁的下巴直乐,未婚妻这么乱搞,不会教出来一帮“捞女”吧,学了本事还不都想着往上爬。

一旦起了心思,雌竞起来,那可就成了蛊坑。

管他呢,东食西宿又不是自己创的词儿,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逆潮,至少自己的“初心”是好的。

女儿贷,一共十贯,学习时长两年半。

随时入学,随时复训,学完即走,学不会永久免费。

每十天上三次课,学习基础厨艺、女红、家庭财务管理、社交、家庭关系处理等。

贷款在结婚前结清,利息全免。

怕找不到好男人,富娘子每半个月组织媒婆搞一次相亲会,保证让你嫁个好郎君。

李长安只得同意,他怕富柔跟他施展章鱼八爪神功。

开完会,也就到了下班的时间,秘书现在一大堆,每个人过来跟自己打招呼,广孝为大伙送上一份高温补贴的利是。

天气太热了,在没“冰柜”的屋子里,坐下就是一滩水,李长安大呼他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艾莎。

才八月,他已经快买不到冰了。

回到书房,王雾象一条死狗一样在卧榻上楼着冰婆子,再也看不出一丝宰相衙内的贵气。

“去了北边就不热了,此去辽国,多走多看,人家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停!别把我当蛮子要!”

王雾坐起来,伸骼膊打了个哈欠,脸上的疲倦并没有消减。

帮着苏轼查案,这些日子干的活,比他在老爹手底下三年都多,可见李长安真是把士大夫当牛马。

“我要是回不来,当应我一件事,保住我王家的香火!”

李长安掀开罐子,夹出来一颗腌渍的青梅,嚼得嘎吱嘎吱响。

“一匹四十贯的差价,庆历以来,光买马一项,朝廷至少多花了两千万贯。我这次是凶多吉少了,就求你这一件事。”

“好兄弟,汝妻吾养之,勿虑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